发布时间:2025-09-30 02:33:31 浏览次数:1
来源主要有四:
一、出自姬姓,分为三支。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
据《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毕公高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
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便以王作为自己姓氏。
2、源于太子晋。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灵王太子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其后人由洛阳迁居于太原、琅邪,时人号称“王家”,因以为氏。
3、为周平王太孙姬赤之后。
周平王在位五十多年,去世后由太孙赤继承王位,但不久便被推翻,不得已出奔晋国。
其子孙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为山西王氏。
二、出自妫姓,齐王田和后代。
公元前404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后齐国被秦国所灭,国灭后齐国末帝齐王建居共(今河南辉县),生有三子:田升、田桓、田轸。
田升生田安,田安被项羽封为济北王,西楚灭亡后,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孙为纪念这一时辉煌,改姓王,为河南王氏。
三、出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干之后。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殷商王子比干(商纣王叔父)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比干被***后,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今河南卫辉北)附近,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并改王为氏以纪念。
四、出自少数民族改姓。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满族、蒙古族、苗族、羌族、彝族、傣族、侗族、佤族、景颇族、哈尼族、土家族、裕固族、***尔族、黎族、高山族、京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王氏族人分布。
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王氏。
王姓介绍:
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8位。除中国外,在朝鲜也有许多王姓的人。
在广东,“王”与“黄”在粤语上读音相同,为分别两姓,王姓通常被称为“三划王”或“三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