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4 14:34:01 浏览次数:0
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差异在形成的因素不同。其中后浇带是为了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匀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的要求,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的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的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的收缩,在一定的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是既可以解决沉降差又可以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工程中应用比较的多。
而施工缝指的是在混泥土浇筑的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是施工上用得,比如很大面积的混凝土不能一次浇完,所以前后浇得之间会有一个缝,需要做防水。施工缝一般很小,设计单位也不会进行设计,仅提供标准做法,一般由施工队提出,设计单位同意即可。
首先,如果在施工中的间歇时间没有超过所使用水泥的初凝时间的话,在接下来混凝土继续浇筑的时候,就可以混入新的混凝土,将之前浇筑的混凝土盖满,之后采用振捣工具伸入新混凝土层,到达之前浇筑好的混凝土层,一般伸入老混凝土层5到10厘米,并且将两种混凝土捣实,成为一个整体。
其次,如果再施工时,间歇时间已经超过了所使用水泥的初凝时间,那么一定要等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强度大于等于1.1兆帕的时候才能够继续施工。
事实上,在施工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状况,例如有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如果施工过程中间歇时间过长,导致已经浇筑的混凝土硬化,那么在浇筑新混凝土之前还应该做另外一些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