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5 16:27:28 浏览次数:0
有秭归汉族花鼓舞,山西汉族花鼓舞,磨皮彝族花鼓舞,峨山彝族花鼓舞,苗族花鼓舞,小尧苗族花鼓舞,松桃苗族花鼓舞。
花鼓是我国各民族共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利用它来作为舞蹈的道具是许多民族人民的习俗。由花鼓为主角形成的花鼓舞也在许多地方盛行。花鼓舞是一种中国民间歌舞。又称地花鼓、花鼓小锣等,主要流行于、湖南、湖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
南宋吴自牧著《梦梁录》中有临安节日中百戏艺人表演花鼓的记载。明代传奇《红梅记》中有扮演安徽人打花鼓唱曲的情节;清代柯煜的《燕九竹枝词》中有“小鼓花腔说凤阳”之句。从这些记载中得知在元宵或其他节日,花鼓常与秧歌、花灯、采茶等一起表演。
花鼓的表演形式通常是1男1女,男执锣,女背鼓,以锣鼓伴奏,边歌边舞。花鼓的曲调是在当地小调和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流畅,节奏鲜明,富有歌唱性和舞蹈性。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花鼓调,各有不同的风格。
【词语】: 花鼓舞
【拼音】: huā ɡǔ wǔ
【解释】: 我国汉族民间舞蹈。也叫打花鼓。各地表演形式不同:有男女二人对舞,一人打小锣,一人击小鼓,边打边歌边舞的凤阳花鼓;有在鼓槌上系一长穗,在舞动中以穗击鼓的山东花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