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30 04:32:40 浏览次数:2
话说,有一次曹操行军,路过曹娥碑下。看到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略一思索,就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让我先想一想。”
就这样,又走出了30里路,曹操开口说,“我知道了”。
曹操让杨修来解字谜,杨修也不含糊,趾高气昂的解释道:“黄绢,就是有颜色的丝绸,那便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即“妙”字;外孙是女之子,那是“好”字;“齑”是捣碎的姜蒜,而“齑臼”就是捣烂姜蒜的容器,又叫“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异体字。
所以“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谜底便是“绝妙好辞”。这四个字其实是对正面碑文的赞美。
杨修字谜故事:献城南刘、琴挂山花篮、西都赠瑶琴、东观读西园。
杨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才华横溢、博学多才著称。而他的字谜故事是以他的字命名的,分别是“献城南刘”、“琴挂山花篮”、“西都赠瑶琴”和“东观读西园”。
故事的具体内容并没有记录下来,只留下了这四句蕴含深意的字谜,让人们去猜测、思考。这也反映出杨修的文学才华和智慧,他不仅在政治上颇有建树,而且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诣。
总之,杨修字谜故事是中国文化中一段具有深厚思想底蕴的文化遗产,人们可以通过破解字谜,领略杨修的才情与智慧,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杨修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才思敏捷,以解字谜著称。一次,曹操造一谜语“曹娥碑”,杨修立即破解。曹操又出一谜“一口咬掉牛尾巴”,杨修迅速答出“牛”字,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这些故事体现了杨修的博学多才和机智应对。
杨修一字公达,年轻有才华,被推荐为荀彧的学生,后成为曹操幕僚,为人机智敏锐,文才出众,尤以写赋闻名。他被视为东汉末年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其文学才华,他的字谜被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