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在古代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5-09-30 01:35:49 浏览次数:3

在古代,“诣”是一个动词,通常表示前往某个地方或达到某个境界。

例如,“诣阙”是指前往皇宫或者官员的府邸,而“诣道”则是指寻求道理、智慧或者精神上的追求。

因此,“诣”在古代的含义中,常常与旅行、寻求真理、智慧等概念有关。

译(yì)

①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译阙。译前请教。

②[造诣]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苦心孤~(指刻苦钻研,达到别人不及的境地)。

③晋谒;造访。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 。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 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诣在古代(文言文)的意思:

①到……去;前往。《后序》:“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促织》:“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②拜访。《赤壁之战》:“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诣的基本含义

基本字义

1、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诣阙。诣前请教。

2、[造诣]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苦心孤诣(指刻苦钻研,达到别人不及的境地)。

详细字义

〈动〉

⒈(形声。从言,旨声。本义:前往,去到)

⒉同本义

⒊又如:诣阙(亲自到达宫廷);诣门(上门,登门)

⒋晋谒;造访。古代到朝廷或上级、尊长处去之称

⒌又如:诣谒(前往谒见;造访);诣阁(前往朝廷官署);诣阙(赴朝堂);诣见(前往诣见)

⒍符合

⒎又如:诣实(符合实际);诣理(合理)

〈名〉

⒈[学问等] 所达到的境地

⒉又如:诣极(造诣极深);诣绝(造诣绝后)

古汉语中的诣是什么意思:诣yì。

1、晋谒;造访。《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2、前往;到。《史记·孝文本纪》:“乃命宋昌参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诣长安。”

3、学业、技艺等所达到的程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诸葛宏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

诣阙上书文言文什么意思
需要装修报建?需要办理施工许可证?欢迎咨询客户经理 1822155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