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科知识 > 义和团性质

义和团性质

时间:2025-02-03 04:15:18 浏览量: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1899年,捐官出身的汉裔旗人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对义和拳采用抚的办法,将其招安纳入民团。于是义和拳成了“义和团”,而口号亦由“反清复明”改成“扶清灭洋”。

义和团是一场反帝爱国的运动。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也没有科学理论指导。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

义和团的英勇行为,表现出来中华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也沉重打去了外国侵略者,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阴谋。

义和团运动促使民族觉醒,对民主革命的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

义和团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众反帝运动,这场爱国运动具有很大影响,尽管它最后失败。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讨论,我们可以先探讨这场运动的性质,确定了性质,就容易看出其意义。

(一)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1、史学界分歧

关于义和团的性质,史学界有不同看法:

(1)认为这场运动主要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但仍旧是一场旧时农民革命。

(2)义和团运动结束了中国单纯的农民战争历史,此后零散的农民战争只能成为资产阶级为主流的社会斗争的协助者。义和团只是民间斗争的自然发展,得到地方封建政权的支持,不是农民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革命。

(3)既不是典型的农民运动,也不是典型的对外革命战争,具有农民运动和对外民族战争的因素,但具有时代阶级特征,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战争。

(4)义和团运动是以民族战争为标现形式的农民战争。

义和团,是晚清时期的民间团体组织,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从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

19世纪末在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针对西方侵略者及其在华附庸以及和西方文明成果有关的科学器物和相关人士,是具有强烈的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完全由民间自发的民粹暴力运动。

© 转乾企业管理-上海店铺装修报建公司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