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9 10:29:10 浏览次数:3
识别是指通过观察、判断和比较等方式,确定一个事物或现象的身份或特征。识别的过程包括感知、认知和判断三个阶段,其中感知阶段是通过感官器官对外部***进行接收和传递的过程;认知阶段是对感知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的过程;判断阶段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识别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判断和确认的过程。识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认知和决策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国际私法上的识别是指,在法院适用冲突规范的过程中,根据一个特定的法律概念,对有关的人、物、行为构成的事实进行法律上的分类和解释,赋予它以法律上的名称和予以法律上的地位、分类和定性,以便具体确定应予适用的冲突规范及其援引的某国实体法,并对有关的冲突规范进行解释的认识活动过程。
识别包括相互制约和影响的两个阶段:
(1) 对有关的法律事实和问题进行识别,从而确定应予适用的冲突规范,即确定争议问题的性质,是什么问题,是合同关系还是侵权关系,等等。
(2)对冲突规范本身的识别,即对冲突规范中的“范围”、“连结点”中的有关法律概念进行解释。例如.是不是不动产,各国规定不同。应注意的是,在国际私法学界对识别的过程,存在着不同的意见。
因而对国际私法上的识别存在三种解释:不限于对事实构成问题的定性,只限于对冲突规范的解释,两者兼而包含之。
识别的概念
识别,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律观点或法律概念,对有关事实情况的性质作出“定性”或“分类”,把它归入特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援引哪一冲突规范的法律认识过程。识别是决定援用冲突规范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