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科知识 > 驿路梨花结构框架

驿路梨花结构框架

时间:2024-11-30 08:08:05 浏览量:

本文所写的故事,前后延续了十几年,时间跨度大。作者以从晚上和早上“我们”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上,细致地表现了小茅屋作为助人为乐的象征所给予人们的方便和温暖。

同时,在记叙过程中不断设置悬念,有节奏地穿插有关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

这种补叙的方式使结构紧凑而不拖沓,材料丰富而不庞杂,浓缩而又疏密有致,文字少而容量大。

这样,悬念的设置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引人入胜。

材料的巧妙安排,使得情节常常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富于戏剧性。

比如一开始,深山月夜,梨树林边,当用炭写着“请进”的小茅屋出现的时候,全文就笼罩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这一悬念恰好是读者的疑问,也正好从此领起全文。围绕“谁是主人”这个问题,分两层来回答。

第一层写瑶族老人,从而引出梨花姑娘;第二层由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引出***建造小茅屋的过程。

这两层实际上是“设悬念——释悬念——推出新悬念”的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思巧妙、新颖。

© 转乾企业管理-上海店铺装修报建公司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