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议论文800字
行动是知识的积累,也是知识的验证,这是我一直崇高的zhi真理。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便是我所推崇的无上箴言。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大意是:广泛的学习,详细的询问,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要慎重地思考,做出准确的辨析,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实践。
这也是一种知与行的关系。先知而后行,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亲身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记得刚上初中时,一时间不适应这种快节奏,制定了很多学习计划,希望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但制定了却没能去做,学习自然不会进步。后来,爸爸发现了这种情况,便向我讲了这条格言。他说:“在古人看来,耳闻、目见、心知、力行是认识事物的四种途径,但以‘力行’最为重要。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让知与行结合起来。知是行的前提和向导,反过来行又会进一步促进知的深入发展,只有这样才会更快的进步。”爸爸的一番话,不仅使我醒悟,也因此让我喜欢上了这条格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我发现了很多人因为做到“力行”、“审问”而有所成就。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讲究实际行动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实践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使墨家成为春秋著名的学派。自古以来,也有很多思想家、学问家在知与行的问题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李时珍走遍了南方各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无数实例证明:那些仅仅靠书本获得知识而缺乏实践的人,是很难成为大学问家的。在当今社会中,知识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取得成就。而得到知识最有效的方法除间接经验外,还可在实践中获得。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其他文章
- 张国荣感情语录
- 乌当中学怎么样
- 黄家驹的AMANI是什么意思
- yu是声母韵母还是整体认读
- 什么是农业示范园
- 嘉睿的意思 佳睿的意思 晟睿的意思
- 雄姿英发是什么意思
- 怎么仿写诗歌
- 短时评怎么写
- 厕所里的搞笑诗
- 陌上初熏 是什么意思
- 什么叫戏歌
- 成语成语什么化雨
- 青岛大学胶州校区介绍
- or的中文是什么意思
- 关于童年的诗
- Hanson或Hansen做英文名怎样
- 引吭高歌读音
- 饺子的来历和由来
- 相的组词有哪些词语
- 乌衣巷的解释
- 用 勤 组成的词语有哪些
- 阜阳市城郊中学怎么样
- 去海边穿什么鞋儿童
- 十九繁体
- 硫酸雾化学式
- 你们知道味字可以组什么词吗
- 美人鱼怎么画
- 艾子教孙 文言文翻译
- 黑龙江财经大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