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科知识 > 服除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服除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11-29 23:15:07 浏览量:

服除在古代是指脱去丧服的意思。在中国古代,人们为哀悼死去的亲人或平辈亲属会穿戴孝服。孝服通常为素色,如白色,并且有一定的制度和规格,如五服制度。服除即表示守丧期满,脱去孝服,表示哀悼期已过,恢复正常生活。

在古代,服除是指一种仪式或仪式行为,用于表示对某种状态或身份的改变或解除。这种仪式通常涉及到穿着特定的服装、进行特定的动作或进行特定的祈祷或祭祀。服除可以包括婚礼、成人礼、葬礼等各种场合。通过参与服除仪式,人们可以表达对新的生活阶段或身份的接受和承诺,同时也可以向神灵或祖先祈求***和庇护。服除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和社会意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服除在古代是指脱去丧服的意思。丧服是为了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装。在中国古代,丧服自周代开始使用素服,即白色的衣服、裳、冠等。古代中国还有五服制度,即按照服丧的重轻、做工粗细、周期长短分为五等,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其中斩衰是最高级别的丧服,用于重丧,由最粗的生麻布制作,不缉边缝。出殡时,男子需在胸前披上丧髻(髻系丧带),俗称披麻戴孝。服除就是指在丧期结束后,脱去这些丧服,恢复正常的穿着。

意思是守丧期满。

服除,汉语词语,读音fú chú,意思是守丧期满。

出处

《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四年》:“癸卯,南康文简公褚渊卒,世子侍中贲耻其父失节,服除,遂不仕。”。

TAG: 服除

© 转乾企业管理-上海店铺装修报建公司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